

这段经文的核心问题是:耶稣是否为王。
群众没有直接回答,只是表达他们希望耶稣被判死刑。
当比拉多直接询问耶稣时,
耶稣承认自己是王,但祂所说的“王”并非
比拉多所理解的政治意义上的君王。
耶稣来世的使命是为真理作证;
而比拉多那句“什么是真理?”
则显露出他对真理的无知。
这正是本福音对耶稣是否有世俗权力意图的回应。
18:38b–19:16a:审判继续
在对耶稣的第一次审问之后,
比拉多从总督府再次出来,
宣称他在耶稣身上找不到任何罪状。
按照比拉多与犹太人之间惯有的一个习俗,
他提出可在逾越节期间释放一位犹太囚犯,
由群众选择:要释放的是那名强盗巴辣巴,
还是耶稣。群众选择了巴辣巴。
于是比拉多将耶稣带去,命人鞭打祂。
耶稣在兵士掌控之下时,
兵士们设法以各种方式戏弄他,
嘲笑他是“犹太人的君王”。
他们将荆棘编成冠冕,戴在他头上,
又在他肩上披上一件紫红袍——紫色是君王的颜色。
他们走到他面前,向他呼喊“犹太人的君王万岁”,
并且用手掌击打他的脸。
此时关于比拉多与耶稣所处位置的描写显得有些混乱。
经文称比拉多从总督府出来,
但根据18:38b,他本应已经在外面。
他带着耶稣一起出来,
对群众宣称自己找不到祂有任何罪。
他将戴荆棘冠,披紫红袍的耶稣呈现给他们,
说:“看,这个人!”但司祭长和圣殿的差役却
喊叫说:“钉在十字架上!钉他在十字架上!”
听到这些呼喊,比拉多对群众说:“你们把他带去,
钉在十字架上罢!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么罪状。”
但犹太人却坚持说他们有法律,
而按照那法律,耶稣该死,
因为他自称是天主子。
这个宗教上的指控使比拉多“越发害怕”。